本期【对话大卖】,我们就和黄山一起聊聊,他是如何将数码产品在SHEIN平台上卖爆,成功带领代工厂完成品牌转型的吧!

「“转型就要果断,
重要营销节点一定别错过”」

Q1:从代工厂到SHEIN品牌店,转型契机是什么?
黄山:公司2011年做跨境代工,2015年创立自有品牌,但长期依赖代工模式。2023年看到同行在SHEIN日均爆单数百笔,员工在深圳买房换车,我们决定入场。也还要感谢自己做事果断,我们进场时不少同行还在观望。如今单月销售额就突破了260万元,目前三个店铺月销超1万块手表。
Q2:SHEIN用户对数码产品的接受度如何?
黄山:起初以为SHEIN用户只懂服装,但真正实际在做了我会发现,这些用户的实际需求非常多元,而且消费的积极性也很高。
去年6-7月期间,趁着夏季大促和返校季的流量高峰,我们的运动智能手表单月出货超1万件,其中一款新品月销4700件,贡献82万元销售额。欧美、拉美年轻用户及家长群体购买力强,常将智能手表、电竞耳机作为开学礼。用户在意品质和个性审美,好产品自然带来复购和好评。
「“针对平台用户‘投其所好’
功能+颜双驱动的产品最易打爆”」

Q3:您是如何针对SHEIN用户开发产品的?
黄山:组建专属团队:抽调内部人员成立研发设计组,专门研究SHEIN年轻用户的偏好;
功能+颜值双驱动:爆款是百元价位的“中性女款”智能表,日均销60单。融入GPS、气压计、海拔监测等专业功能,同时强化外观设计,比如玫瑰金、粉色等流行色;
差异化路线:不做”奢侈品路线”,而是通过实用功能和时尚设计培育独特风格,例如为女性用户增加生理周期提醒功能。
Q4:在整个成长过程中,SHEIN对您做品牌出海的助力体现在哪?
黄山:物流效率:消费者下单后10天左右就能收货,国内仓直发全球;
精准流量:SHEIN积累的年轻时尚用户群直接带动销量,三个店铺月销售额达200多万元;
平台支持:小二团队会主动反馈优化建议,例如产品改进方向、运营策略调整。
「别想“一口吃成劳力士”
出海死磕产品力就对了”」

Q5: 可否讲讲当下国内的智能手表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是怎样的?
黄山: 成本非常有优势:同功能产品,欧美本土品牌售价约100美元,而在我们国内成熟的供应链体系之下,我们的出厂价可以远远低于这个数字;
增量空间很大:科技属性决定需持续迭代(如心率、血压监测等医疗功能),功能完善度不足,意味着机会;
旺季周期即将到来:8月底至12月是销售高峰,受开学季、节日送礼、黑五大促等驱动。
Q6: 以你自身为例,你认为新手卖家在这场跨境竞争中该如何突围?
黄山: 每个卖家都有自己面临的独特问题,这个很难一概而论,我就说两点吧。
第一,你要精简SKU:我当时就是从月开发15款,精简到主推3-5个爆款,淘汰滞销品,轻装上阵;
第二,要深刻理解供应链为王:我自身就依托深圳供应链优势实现快速响应,我们合作的代工厂有4家,有200人团队支撑研发生产。
Q7:可以分享几个给到新卖家的建议吗?
黄山:1、别想”一口吃成劳力士”,品牌需要时间沉淀,先从差异化小众产品切入;
2、跟紧平台趋势:研究SHEIN大盘爆款和流行元素(如GPS功能近期走俏);
3、死磕产品力!卷价格就是“死路”一条,要卷我们就卷供应链和研发。
从代工厂到SHEIN单店月销百万,黄山的团队用“功能+时尚”的组合拳精准击中全球年轻消费者。印证了产业带卖家只要专注产品创新和快速响应,就一定有机会撬动海量优质流量。
正如他所言:“中国制造有绝对竞争力,但要想长久生存,必须让好产品自己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