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跨境电商的浪潮中,eMAG 平台正成为卖家们瞩目的焦点。如何在短短半年内实现 GMV12 – 15w?又怎样在新兴的东欧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本次峰会,行业精英齐聚一堂,共同探讨 eMAG 平台的品牌化运营之道与新兴市场拓展策略,为您揭晓跨境电商的新机遇。


一、平台发展历程与品牌化趋势洞察
廖总深入剖析了 eMAG 等跨境电商平台的发展脉络,将其划分为三个关键阶段:
野蛮生长阶段
在平台发展初期,管控机制尚未完善,跟卖现象以及敏感产品问题较为突出。然而,这一时期也是充满机遇的红利时代,卖家能够较为轻松地获取流量与订单。
半精细化阶段
随着平台逐渐走向合规化运营,卖家需要依据区域消费人口、人均收入等关键数据精准判断市场容量,进而抉择半精铺或精品运营路线。与此同时,商标注册与产品定位成为卖家的重要工作内容,为后续品牌化发展奠定基础。
精细化、品牌化显著阶段
如今,品牌化已成为跨境电商领域的显著趋势。完成品牌化转型的商家,在所属类目中有望构建起半垄断甚至垄断地位,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不断提升,新品牌的进入门槛也随之提高。廖总明确指出,在存量竞争时代,品牌化是商家打破流量瓶颈、适应用户画像变迁的唯一出路,其优势涵盖了降低经营风险、实现品牌溢价、构建竞争护城河以及将用户转化为核心资产等多个方面。
二、品牌建设方法论与实操指南



廖总系统性地提出了品牌建设需遵循的三大底层逻辑:
流量获取与转化逻辑
强调关键词精准布局的重要性,通过对关键词的深入研究与合理运用,提高产品在搜索结果中的曝光率。同时,注重优化视觉效果与场景化点击,借助广告数据反哺 Listing 迭代,持续提升产品页面的吸引力和转化率。
内容与信任逻辑
倡导从单纯的功能描述向情感共鸣转变,构建全方位的信任背书体系。具体举措包括提供详实的材质检测报告、分享真实用户的使用故事、制作生动的场景化视频等。此外,充分发挥品牌旗舰店的内循环价值,打造一站式品牌体验中心,增强用户粘性。
算法与长效增长逻辑
指出品牌词搜索是电商平台算法的核心考量指标之一。据其经验分享,每 1 万次品牌词搜索可撬动 5 – 10 万站内流量,形成品牌词搜索与复购的良性循环,即飞轮效应,从而实现店铺的长效增长与持续盈利。
基于以上逻辑,廖总进一步阐述了做品牌的五步实操法: 先摸清市场
深入开展行业趋势研究,精准分析竞争对手策略,深度挖掘区域消费人群的喜好特点、复购率以及溢价中高类目,为品牌定位与产品规划提供有力依据。 找准品牌定位
全面审视自身产品系列,深入剖析自身优势与劣势,紧密把握市场趋势动态,确定独具特色的品牌定位,确保品牌在市场上具有清晰的辨识度和竞争力。 进行产品线分层
合理规划产品线,涵盖引流款、利润款、活动款和形象款,通过不同定位产品的协同运作,实现流量获取、转化与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注重品牌包装
精心讲好品牌故事,赋予品牌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保持视觉元素的高度统一,设计具有强烈辨识度的 LOGO,并在产品包装设计上狠下功夫,提升品牌的整体形象与质感。 推广组合
构建多元化的推广组合策略,融合站外推广(如博主评测、社媒营销等)、站内推广(如 ADS 广告投放、积极参与平台活动)以及私域运营,全方位拓展品牌影响力,触达更广泛的潜在客户群体。 在分享过程中,廖总还贴心地提醒卖家在品牌建设前期可能遭遇的三大坑:运输难题、心态波动以及供应链管理问题。为此,他建议卖家选择具备优质开发设计能力的工厂开展深度合作,严密把控产品质量关;优先选择官方推荐物流渠道,确保货物运输的稳定性和及时性;同时保持平稳心态,秉持长期主义精神,深耕品牌建设,静待品牌价值的绽放。 圆桌论坛:如何拓展新市场,提升利润率? 本次峰会的圆桌论坛环节聚焦如何拓展新市场,提升利润率?这一热门话题,特邀鹏城供应链吴总、日鑫跨境余总以及深圳乐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李总三位业内重磅嘉宾,由eMAG深圳招商负责人 Sylvia 担任主持,展开了深入且富有成果的研讨交流。 (一)、嘉宾入局东欧市场动因 李总分享道,其在 2022 年年底至 2023 年年初经朋友引荐接触 eMAG 平台,尽管当时该平台在中国市场相对小众,且面临上架审核流程复杂、物流配套不便等诸多挑战,但通过前期的前台选品调研与空运测试,发现该平台出单相对容易,市场潜力巨大,遂果断决策入局,并逐步实现团队的复制与发展壮大。
吴总则从 2019 年起便开始涉足 eMAG 平台,一路见证了 eMAG 在东欧市场份额从无到有、不断壮大的成长历程。为有效解决清关等实际运营问题,其在罗马尼亚斥资建立仓库,仓库规模从最初的 500 平稳步扩展至 3000 平,以适应业务的快速扩张需求。 (二)、市场趋势与平台增长态势 据权威数据公司 star test 预测,东欧地区电商市场呈现出蓬勃增长态势,预计 2025 年市场规模可达 571.2 亿美元,至 2029 年将突破 816 亿美元大关,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 13% 的高位水平。吴总也从企业实际运营角度印证了这一增长趋势,其仓库货量的迅猛增长成为 eMAG 平台发展势头强劲的有力注脚。 (三)、新店起店与运营策略
李总毫无保留地分享了其开设 eMAG 新店后的关键运营动作:
选品策略
鉴于 eMAG 平台的独特属性与用户需求特点,采用铺货模式开展运营,着重挑选受众群体广泛的热门品类产品,目前店铺 SKU 数量已积累至近一万个,为吸引不同层次消费者奠定了丰富的产品基础。
账号稳定性把控
特别强调账号稳定性对于店铺长期运营的重要性,从实际经验来看,中国公司及个体户在 eMAG 平台开设店铺相对较为稳定,能够有效降低账号被封禁或受限等风险,保障业务的持续开展。
应对跟卖问题
建议卖家积极构建品牌护城河,确保商标注册类目与实际经营产品精准匹配,以此有效应对跟卖现象,维护自身品牌权益与市场份额。

余总在新店运营方面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他强调了本地化运营的重要性。“在进入东欧市场时,我们深刻意识到了解当地文化和消费者习惯的重要性,”于总表示,“我们组建了专业的本地化团队,负责市场调研、产品选择和客户服务等工作,以确保我们的产品能够真正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
此外,余总还提到,他们在新店推广初期,通过参与平台的各类促销活动和广告投放,迅速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产品销量。“例如,在 eMAG 平台的‘黑色星期五’活动中,我们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促销方案,包括折扣、满减、赠品等,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关注和购买,活动期间的销售额占到了月度销售额的相当比例,不仅提升了短期业绩,还为我们积累了大量的忠实客户,为后续的长期运营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广告和活动对店铺的影响
李总明确指出,随着 eMAG 平台的不断成熟与发展壮大,广告投放与参与平台活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尤其是在精铺模式下,面对海量的 SKU 产品,合理的广告投放策略能够显著提升产品曝光度,吸引更多潜在客户点击进入产品页面;而积极参与平台各类促销活动,则能借助平台流量扶持与营销资源优势,有效推动产品销量的快速提升,实现店铺业绩的稳步增长。



雅舍寄语
此次电商峰会,廖总的品牌化运营经验分享为参会卖家们带来了一场知识盛宴,提供了极具实操价值的品牌建设方法与运营实战经验。而圆桌论坛环节围绕新兴市场拓展与利润率提升的深入探讨,则为卖家们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优化运营策略提供了多元化的思路与宝贵的借鉴案例。相信在这些行业精英智慧结晶的指引下,广大跨境电商卖家能够在未来的发展征程中乘风破浪,取得更加卓越的成绩,推动跨境电商行业迈向更高的发展台阶,在全球电商市场中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