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0日,亚马逊正式实施FBA分仓新规,取消了“部分货件拆分”选项,仅保留了以下两种模式:
● 亚马逊优化的货件拆分
条件:每SKU需至少发5个相同规格的纸箱/托盘,且每个箱内商品组合和数量完全一致。
优势:免收入库配置费,适合SKU单一、发货量大的卖家。
适用场景:爆品规模化铺货、标准化包装的工厂型卖家。
● 最低货件拆分
条件:货物发往单个仓库(可选择美西/美中/美东),无包装限制。
劣势:需支付入库配置费,成本上涨30%-40%,适合SKU复杂、发货量小的卖家。
例外:大件商品仍可采用旧规,分仓至2-3个运营中心。
大卖与中小卖家的分水岭
利好:规模化卖家成本下降
案例:某家居大卖通过“优化分仓”模式,单箱成本降低0.5美元,年省运费超百万。
核心优势:算法分配仓库提升配送效率,爆品周转率提高20%。
利空:中小卖家成本激增
成本压力:选择“最低拆分”的中小卖家,单件入库费上涨0.27美元,物流成本占比从15%升至25%。
操作门槛:多SKU混装卖家需额外投入包装标准化改造,初期成本增加10%-15%。
4招破解分仓困局,降本增效
-
包装标准化:从源头降低成本
- 动作:统一纸箱规格,采用“一箱一SKU”策略,满足“优化分仓”条件。
- 案例:某3C卖家将10个SKU合并为5个标准化组合箱,分仓费用归零。
-
动态分仓:旺季与淡季差异化策略
- 旺季:选择“优化分仓”,分散库存至多个仓库,提升Prime订单配送速度。
- 淡季:切换“最低拆分”,集中发货至低价仓库,降低仓储费。
-
借力第三方海外仓:灵活缓冲
- 方案:通过海外仓中转补货,如京华达物流的美东/美西仓,降低分仓随机性导致的尾程运费波动。
- 效益:某服装卖家使用“海外仓+亚马逊FBA”组合,物流成本降低18%。
-
数据化成本核算:精准决策
- 工具:利用亚马逊后台“费用模拟器”,对比两种分仓模式的总成本(含头程、入库费、仓储费)。
- 关键指标:优先选择“单件物流成本<毛利润30%”的方案。
亚马逊分仓新规的本质,是通过算法倒逼卖家标准化、规模化。对于中小卖家而言,阵痛不可避免,但也正是转型升级的契机。唯有拥抱变化,优化供应链与数据能力,才能在新一轮洗牌中突围。
©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于网络,文章内图片除原创外均精选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仅用于资讯传播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