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每日金融热点
2月27日,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再次落下。他提议对墨西哥和加拿大的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将于3月4日正式生效,同时,对中国商品的关税也将在同一天额外增加10%。
自2025年特朗普二度入主白宫以来,美国关税政策再次成为全球贸易的焦点。从对华商品加征10%关税到威胁对墨西哥、加拿大开征“惩罚性”税率,特朗普的“贸易大棒”不仅搅动全球供应链,更直接冲击了中国跨境电商的竞争格局。
在这场博弈中,以SHEIN、速卖通、Temu、TikTok为代表的“出海四小龙”呈现出迥异的命运。
SHEIN因过度依赖美国市场陷入增长瓶颈,而速卖通则凭借多元化布局和本地化能力逆势扩张,“此消彼长”的态势折射出中国跨境电商的生存法则。
01、SHEIN的困境:供应链优势遭遇“天花板”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以“对等”和“保护主义”为核心,试图通过提高进口成本重塑美国制造业竞争力。2025年1月以来,美国已对中国、加拿大、墨西哥等主要贸易伙伴加征关税,覆盖汽车、电子产品、服装等多个品类,直接推高了中国商品的出口成本。
对跨境电商而言,这一政策的影响尤为复杂。尤其是曾经的全球快时尚巨头SHEIN,其过去多年,SHEIN凭借“小单快反”的柔性供应链和精准营销一度风靡欧美。然而,其商业模式在特朗普关税政策下面临三重挑战。
首当其冲的,便是成本承压。这一点上,SHEIN等以美国为核心市场的平台首当其冲。其供应链高度依赖中国本土,关税加征后,物流和制造成本上升可能削弱价格竞争力。
小单快反是SHEIN的根本,但在新关税模式下,这一模式受到致命的打击。按照美国海关政策,如货物不再享受小额豁免清关资格,商品便需要提交合适的报关单,传统过关流程需要向海关缴纳商品处理费,最低费用2.62美元/件。对于SHEIN的商家而言,这将是一项不小的成本。
有SHEIN商家计算,新关税政策下,抛开其他因素,每年将增加50%以上的成本。
过去多年,SHEIN对美国市场高度依赖度。数据显示,SHEIN超60%的营收来自美国,而特朗普对华加征关税直接冲击其核心品类——服装与配饰。尽管其通过墨西哥中转规避部分关税,但政策不确定性(如美墨关税延期至3月4日)增加了供应链管理难度。
另外,尽管SHEIN在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增长显著(如中东市场单日销售额突破180万美元),但其运营仍以“中国供应链+全球流量投放”为主,缺乏深度本地化。
02、速卖通的逆袭:全托管模式与“新基建”红利
当SHEIN陷入增长焦虑时,速卖通却借力阿里生态和多元化策略实现突围。
经过十几年的经营,速卖通通过“半托管”和“全托管”模式,将物流、仓储、清关等环节交由平台统筹,商家只需负责供货。
这种模式不仅简化了中小卖家的出海流程,更通过集中采购和物流优化分摊关税成本。例如,2025年推出的“爆单计划”整合菜鸟全球物流网络,将中东市场的配送时效缩短至5天,显著提升消费者体验。
另外,新兴市场也将成为商家的避风港。速卖通将资源倾斜至中东、拉美等关税影响较小的区域。以中东为例,其人口结构年轻(30岁以下占比40%-50%)、消费力强(客单价是东南亚的2倍),且对价格敏感度低。
速卖通通过签约沙特球星、本地化营销(如斋月促销)迅速抢占市场份额,2024年中东订单同比增长超40%。
在韩国和东南亚市场,速卖通也通过合资的方式,成功实现了本地化运营。
另外,背靠阿里集团,速卖通在供应链端投入超百亿资金,建设智慧物流园区和分布式仓储网络。例如,广东肇庆的“希音湾区智慧产业园”通过自动化分拣和智能调度,将库存周转率提升30%,为应对关税波动提供了缓冲空间。
同时,速卖通通过菜鸟物流的“5日达”服务和阿拉伯语客服,在中东建立了更稳固的用户粘性。
两相对比下,速卖通吸引了不少在SHEIN上陷入困境的商家。不少商家计划转入速卖通,他们的考虑在于,即便美国市场不行了,也可以通过速卖通去做其他市场。
对于这些商家而言,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暴露了中国出海平台的脆弱性,但也催生了新的生存逻辑。
一是市场多元化的重要性,他们认为,过度依赖单一市场(如美国)的风险不可忽视,新兴市场的布局需加速。同时,平台的综合能力尤为重要。
“SHEIN跌倒,速卖通吃饱”并非简单的零和游戏,而是中国跨境电商从粗放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的缩影。
在逆全球化与贸易保护主义的浪潮下,唯有将政策风险纳入战略考量、以“长期主义”构建竞争壁垒的平台,才能在全球市场的惊涛骇浪中站稳脚跟。速卖通的崛起或许只是一个开始,更大的挑战仍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