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终于杀入星巴克的腹地市场:中国品牌出海的“反包围”样本

行业资讯2周前发布 ikj168
144 0 0
商业保险

来源:赛乐出海

2024年7月,纽约时代广场瑞幸门店开业首日卖出4132杯咖啡,创下该商圈单日销售纪录——这个数字是隔壁星巴克臻选店的5.3倍。更惊人的是,瑞幸用6.99美元客单价(星巴克北美均价8.5美元)在曼哈顿实现了27.8%的净利率,这标志着中国消费品牌首次在发达国家市场完成“价值突围”。

01

战略突破口选择:

北美市场的“四维渗透”模型

 

瑞幸咖啡终于杀入星巴克的腹地市场:中国品牌出海的“反包围”样本

表1:赛乐整理-中美咖啡市场关键指标对比

数据来源:Euromonitor 2024

瑞幸咖啡通过低价策略、高密度门店布局、数字化运营和文化符号创新,在中国市场迅速崛起,并在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和年轻群体中占据优势。相比之下,星巴克凭借其高端定位和品牌体验,在中高端市场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然而,星巴克在扩张速度和市场覆盖率上落后于瑞幸,且面临品牌形象受损和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02

纽约战役的三大战术拆解

纽约战役的三大战术拆解包括供应链“跨洋跳岛”、数字化降维打击和文化解构实验,这些策略通过技术创新、市场洞察和文化融合,为品牌带来了显著的竞争优势。

01

供应链“跨洋跳岛”

  • 自动化烘焙中心

在洛杉矶长滩港建立全自动化烘焙中心,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烘焙-运输-门店”的72小时极速链路。这一技术不仅提高了供应链效率,还确保了咖啡的新鲜度。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实现透明化和不可篡改的数据记录,从而减少人为错误并提升效率。

  • 氮气锁鲜技术

采用氮气锁鲜技术,使咖啡豆跨洋运输后的风味损耗率从行业平均9%降至2.1%。氮气锁鲜技术通过隔绝氧气,有效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同时保持其口感和营养价值。例如,隅田川咖啡利用氮气锁鲜技术,成功将挂耳咖啡的残氧量降低至1%以下,确保了产品的高品质。

  • 移动咖啡站

与硅谷机器人公司合作开发“移动咖啡站”,可嵌入加油站、大学校园等非传统点位。例如,在哥伦比亚大学校园内,通过3台机器人设备,在25平方米的空间内实现日均800杯产能。这种灵活的布局方式不仅扩大了品牌的覆盖范围,还提升了用户体验。

02

数字化降维打击

  • 游戏化营销

将国内验证过的“Luckin Play”游戏化营销移植到TikTok,首月获得2700万次话题播放。这种策略迅速提高了品牌知名度和用户参与度,是数字化营销的成功案例之一。

  • 数据建模

过AWS本地化部署,实现北美用户行为数据6小时快速建模(相比星巴克系统更新周期为72小时)。这使得公司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优化资源配置和运营效率。

 

  • 电子围栏技术

利用电子围栏技术精准捕捉商务区“7:30AM拿铁需求”,提前15分钟启动周边5家门店的定制化生产。这一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并满足了用户的即时需求。

03

文化解构实验

  • 产品创新

推出“Brooklyn水墨拿铁”,将汉字书法元素与街头涂鸦结合,单周引爆Instagram 430万次打卡。这种文化融合的产品设计吸引了年轻用户,并提升了品牌的文化影响力。

  • 文化植入

在德州试点“咖啡+牛肉干”组合套餐,巧妙植入中国零食文化,复购率提升至58%。这种文化植入策略帮助品牌在本地市场建立了文化认同感。

  • 专业话语权

与哈佛商学院合作发布《咖啡消费白皮书》,建立专业话语权。这种学术合作不仅提升了品牌的行业地位,还增强了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感。

纽约战役的三大战术通过技术创新、市场洞察和文化融合,全面提升了品牌的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这些策略不仅解决了供应链效率问题,还通过数字化手段和文化创新实现了降维打击,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瑞幸咖啡终于杀入星巴克的腹地市场:中国品牌出海的“反包围”样本

图2:图源香港经济日报

03

北美战局引发的产业地震

北美战局引发的产业地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01

资本层面

瑞幸咖啡在美股市场的表现显著,其股价在三个月内上涨了83%,这反映了投资者对其在北美市场扩张战略和前景的信心。此外,瑞幸的做空比例降至历史最低的1.2%,表明市场对其的信心增强,短期内对其股价的负面预期减少。这种资本市场的积极反应,不仅为瑞幸提供了资金支持,也为其进一步扩展北美市场奠定了基础。

02

供应链重构

瑞幸咖啡通过与全美17个本土咖啡品牌的合作,接入其设备供应体系,这一举措不仅扩大了瑞幸在北美的影响力,也为本土品牌提供了技术和设备支持,促进了整个咖啡行业的供应链重构。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提升了瑞幸的技术能力,还推动了行业内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

03

人才争夺

星巴克北美研发总监等23名高管集体跳槽至瑞幸咖啡,这一现象对星巴克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对于瑞幸来说,则是获得宝贵人才和技术的机会。这些高管的加入不仅增强了瑞幸的技术实力,还为其在北美市场的竞争力注入了新的活力。

04

监管博弈

FDA特别出台《现制饮品数字化监管指引》,被业界视为“瑞幸条款”。这可能是监管机构对瑞幸在北美市场快速扩张的回应,旨在规范和引导咖啡行业的数字化发展。虽然这一监管指引可能对瑞幸的业务产生一定影响,但也体现了其在行业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瑞幸咖啡在北美的扩张不仅引发了资本市场的热烈反应,还通过供应链重构、人才争夺和监管博弈等多方面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变革。尽管面临诸多挑战,瑞幸的策略和行动无疑为北美咖啡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可能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瑞幸咖啡终于杀入星巴克的腹地市场:中国品牌出海的“反包围”样本

图3:图源网络

04

战略启示:

中国品牌攻占发达市场的“新五力模型”

 

瑞幸咖啡终于杀入星巴克的腹地市场:中国品牌出海的“反包围”样本

表2:发达国家市场进入风险评估模型,赛乐整理

瑞幸在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时展现了强大的竞争优势。其合规穿透力、文化解析力、数字迁移力、供应链弹性和价值捕获力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和风险阈值,这表明瑞幸具备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然而,中国品牌在国际化过程中仍需注意以下几点:

  • 持续优化合规体系:尽管瑞幸的合规穿透力较高,但提醒我们,合规风险仍然是企业国际化的重要挑战。因此,瑞幸需要进一步完善合规管理机制,确保在全球范围内遵守法律法规。

  • 加强文化融合:虽然瑞幸的文化解析力较高,但指出,文化融合仍是海外扩张中的关键问题。瑞幸应继续深入研究目标市场的文化特征,以更好地满足当地消费者需求。

  • 深化数字化转型:和强调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瑞幸需要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以保持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的领先地位。

  • 提升供应链灵活性:尽管瑞幸的供应链弹性较高,但提到,全球供应链管理仍面临诸多挑战。瑞幸应进一步优化供应链布局,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 强化品牌建设:和均提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瑞幸应继续通过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提升品牌价值,从而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瑞幸凭借其在“新五力模型”中的出色表现,在发达国家市场中具备显著的竞争优势。然而,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环境,瑞幸仍需不断优化战略,以确保可持续发展。

05

前瞻:咖啡战争的“量子纠缠”现象

在咖啡市场的竞争中,瑞幸咖啡与星巴克之间的“量子纠缠”现象可以通过创新回旋镖效应、技术扩散悖论和人才环流现象三个新特征来描述。这些特征不仅体现了两家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相互影响,还揭示了它们在创新、技术和人才方面的复杂互动。

01

创新回旋镖效应

瑞幸咖啡在北美市场推出的迷你店型,是一种创新模式,其成功经验随后被反向引进到中国市场,例如上海市场。这种模式的回流表明,瑞幸通过国际化探索获得的技术和经验正在反哺国内市场,形成了一种创新循环。这不仅提升了瑞幸的竞争力,也使得星巴克等竞争对手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策略以应对这种变化。瑞幸的国际化尝试和创新策略,如通过加盟模式快速渗透低线城市,并在三四线城市布局,进一步巩固了其市场地位。

02

技术扩散悖论

星巴克中国区APP的功能架构与瑞幸相似度高达79%,这一现象表明两家公司在技术和功能设计上存在高度的相互借鉴。尽管它们是竞争对手,但彼此的技术发展路径却高度趋同。这种技术扩散悖论反映了瑞幸和星巴克在数字化运营上的激烈竞争。瑞幸凭借其强大的数字化能力,通过在线厨房、精准营销和消费者互动等手段,在中国市场迅速崛起。而星巴克则通过与饿了么合作推出外卖服务“专星送”,以及与雀巢合作推出商用现磨咖啡机等方式,试图在新零售领域迎头赶上。

03

人才环流现象

 

瑞幸咖啡前国际化团队成员的创业项目获得了红杉资本、高瓴资本等机构的交叉投资,这一现象表明瑞幸的人才和技术经验正在被其他投资机构所重视和支持。这种人才流动不仅为瑞幸带来了更多的资源支持,也使得其创新能力和市场影响力得以延续。同时,这也反映了瑞幸在人才管理和培养方面的成功,使其能够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瑞幸咖啡与星巴克之间的“量子纠缠”现象,不仅体现在它们在创新、技术和人才方面的相互影响和借鉴上,还反映了两家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复杂互动。这种现象使得咖啡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同时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选择。未来,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这种“纠缠”效应可能会继续深化,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与变革。

瑞幸咖啡终于杀入星巴克的腹地市场:中国品牌出海的“反包围”样本

图4:词云图,源于网络

06

结语

咖啡战争的终局或许不是谁取代谁,而是在碰撞中催生新的全球商业生态。对于正在出海的10万+中国品牌,真正的机会在于:能否将国内市场竞争中淬炼出的数字化能力、供应链效率和产品创新势能,转化为全球价值链重构的杠杆支点。而这场始于咖啡的战争,本质是两种全球化范式的碰撞:

  • 旧秩序:中心化控制+文化殖民+刚性供应链

  • 新规则:分布式节点+文化共生+有机生态

© 版权声明
全球退件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