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中美关税政策调整引发跨境物流市场剧烈震荡。据贸易追踪机构Vizion数据显示,政策公布后7天内,中国至美国的集装箱预定量激增277%,美西航线40尺集装箱运价从2000美元飙升至6000美元,涨幅达200%。
“现在大家都在抢发货,市场节奏非常紧张,目前整体已经接近爆舱。”
所有人都在抢时间。这场由政策变动引发的“抢运潮”,不仅造成运价飙升,也让海外仓的需求持续增长。
01
货运订单直线飙升300%
贸易追踪机构Vizion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从中国下单的集装箱预定量出现了惊人的增长。
在协议达成后的短短七天内,中国至美国的集装箱预定量暴飙升300%,这一数据直观反映出了中美贸易关系的回暖。
Flexport平台监测显示,政策生效首日美线海运订单量骤增35%。
运价随之水涨船高。由于过去关税居高不下,许多订单被紧急叫停,如今关税下调,大批订单争先恐后出货,再加上企业急于囤积库存,舱位变得异常紧张。
美森、MSC等船公司集体宣布涨价,六月美西大柜报价已喊至6000美元,是上月同期的三倍。赫伯罗特紧急启用“双子星网络”,将小型船舶换成大型船舶——这种通常在圣诞旺季才会启动的应急方案,在五月中旬就提前登场。
一位物流专家这样描述当前的市场状况,“现在不是选航线,而是在抢航位。”
02 海外仓的逆势崛起
在这场物流混战中,有一批卖家显得格外从容。在这场贸易变局中,受影响最小的是那些有本地货盘、建立了美国海外仓的商家,他们库存充足,无需争抢舱位。
宁波某家电企业早在去年就在洛杉矶布局了2万平海外仓,如今库存足以支撑四个月销售。“我们每天正常发货,完全不受海运波动影响,”其负责人表示。
这种“本地有粮,心中不慌”的状态,让海外仓瞬间成为行业香饽饽。可以说海外仓已经变为做跨境生意的必选项。一些海外仓会针对中小卖家推出“一口价”报价模式,分享教学素材让卖家学习基础知识。
半托管模式的推广更助推了这一趋势。Temu、SHEIN等平台在2024年不约而同地推出了“半托管”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平台不再大包大揽仓储和物流环节,由卖家自行解决。而这以模式就催生了不少海外仓储服务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的海外仓早已不局限于传统的仓储服务。许多3C企业会在海外仓开展产品维修业务。未来海外仓还会提供保税服务、本地化生产等增值业务。
03 暗流涌动的市场
当前物流市场的剧烈波动,实质上是跨境电商行业结构性调整的外在表现。
90天的政策窗口期虽然带来短期机遇,但更凸显了过度依赖单一市场和传统物流模式的风险。在这种背景下,建立弹性供应链体系成为行业共识。
海外仓的普及正在改变跨境电商的竞争格局。具备海外仓布局的卖家,在应对政策变动时展现出明显优势。这不仅体现在成本控制方面,更表现在市场响应速度和客户服务能力上。
随着“全球采购+本地化交付”模式逐渐成熟,产品原产地属性正在弱化,供应链本地化程度成为新的竞争维度。
此次物流市场波动揭示了跨境电商发展的新趋势。在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海外仓已从可选方案变为必要基础设施。
未来跨境电商的竞争,将越来越取决于供应链的弹性和本地化程度。对于行业参与者而言,如何平衡短期机遇与长期布局,将成为决定未来发展空间的关键因素。